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板块热点 >

青岛企业冲刺“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转板机制

时间:2015-10-24 09:29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点击:

眼下,“新三板”扩容的消息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在IPO上市审核趋严的大背景下,具有低门槛和低成本挂牌优势的“新三板”,无疑成为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面对扩容,在政府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下,青岛企业正努力抢占先机。

10家企业已准备好

6月27日,在青岛高新区举行的一场科技金融推介会上,“新三板”成为与会券商以及中小企业讨论的焦点。

青岛明药堂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药堂)是一家专营医疗器械的的中小企业,其发展始终难逃资金的困扰。“目前公司90%以上的产品都是自主专利产品,从2010年以来,我们每年的营业额都在翻番,今年预计1500万元以上。”公司副总经理李宏伟说,“企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目前公司都是按照资金来安排科研以及生产,束缚很大。特别是今年公司打算新建厂房,土地已经批下来了,但还有3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解决。”

从2010年开始接触“新三板”,李宏伟对其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带领公司从管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做着准备。“对于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性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还能能够借助其优化提升财务等内部管理。”李宏伟说。

更为重要的是,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比,新三板门槛低。“没有财务指标限制,不需要经过太多审核;不会因为‘小’就拒绝你,不会因你没有背景就难为你,只要股权明晰业务明确,存续满两年,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就可以登上‘新三板’。”李宏伟表示,目前,公司将视国家政策尽快完成股改,为登陆“新三板”做最后的准备。

眼下,“新三板”扩容的消息,让不少青企都像明药堂般“摩拳擦掌”。青岛市也已着手构建起“新三板”培育体系。早在2010年,即成立了青岛高新区“新三板”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不久,《青岛高新区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工作规范》等政策文件出台,明确每个企业最高补助70万元的财政补助优惠政策。

青岛高新区金融服务局长吴大鹏介绍,截至目前,已有33家新三板试点企业与券商签约,20家完成股改,10家已完成券商内核。

“快一个月相当于快半年”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预计未来3年“新三板”新挂牌企业将超过7000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2015年能为证券行业贡献近200亿元的收入。面对这个巨大的蛋糕,券商们的态度也有了显著地变化。

据了解,由于利润较低,加之试点园区有限,此前券商对“新三板”业务的热情一直不高。此次扩容的消息甫一出台,券商们便开始“圈地”,期待“新三板”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

首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涂立森和他的团队最近一直忙着在全国各地参加各式各样的“新三板”推介会。“有些忙不过来了,正考虑招人手。”涂立森告诉记者,此前“新三板”流动性、融资性偏弱,不久前国务院将其定位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扩至全国中小企业,“新三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大家都在努力争取,竞争也会非常激烈。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家券商都有不少的项目储备,目前全国券商“新三板”的储备项目或已有三四千家。

“目前,全国有72家券商获得“新三板”主办券商业务资格,为几千家企业服务,一旦大家一拥而上,审批速度必然放慢。政策就会出现相应调整,为降低风险,减少审批工作量,政府或许会提高‘新三板’挂牌门槛,一些企业不可避免会被排除在外。”涂立森认为,青岛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不在少数,并且政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要在这一两个月的黄金期内抓住政策红利。

“现在来看,企业要上‘新三板’最快也得半年时间。”涂立森说,“为了避开今后可能出现的堰塞湖现象,搭上早班车,企业要抢占先机加快推进,可以说,快一个月就相当于快半年。”

据了解,为了给企业登陆“新三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青岛高新区已引入20余家中介服务机构工作组开展工作。

引入做市商制度

和转板机制

对于此次扩容,业内也有担忧:“新三板”此前只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试点,现在一步到位扩展至全国范围,是否已经准备充分?

“我们的财务审查制度不是特别健全。比如创业板,已经有企业做得不是那么实,上市后就想尽快套现。所以上市前的审计管理一定要非常规范。否则管理不好的话,会扼杀投资股民的积极性以及整个市场的发展后劲。”一家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认为,应先修渠再放水,把已有管理经验和国家的管理政策规范起来,包括前期第三板上市企业的融资条件以及审查管理都要准备充分,不能因为闸门的放开,而让不合格企业浑水摸鱼。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的项目储备会主要考虑企业的技术含量,“甚至利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长性。”

基于风险认识,“新三板”扩容应与市场运行机制改革相配套,呼声较高的做市商制度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据悉,做市商制度借鉴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指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利润。在业内看来,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是与创业板、中小板最根本的区别。如果做市商制度能够实施,并配套相关的上市制度及退市、淘汰机制,新三板或将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转板机制也是市场人士呼吁的重要内容。转板机制是指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一旦达到在主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就可直接申请转板。在IPO上市审核趋严的大背景下,具备“转板”前景的“新三板”或成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跳板。

转板带来的附加值也是券商们十分看重的。“如果转板成功,收益至少是“新三板”推荐业务的100倍。”一家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负责人透露说。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