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事件:1、证监会: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2020年12月2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后,证监会党委当日下午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初步安排。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证监会提出了明年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重点提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2、金融管理部门二次约谈蚂蚁金服。202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监管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同时提到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导向。未来监管的政策取向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决打破垄断,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规模大,但金融资产配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64万亿元,同比+10.7%;人民币存款余额212.78万亿元,同比+10.7%。同时自2009年以来,全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9年末我国个人金融投资资产规模达到200万亿,但从结构上看,居民财富高度集中于房地产。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2019年10月城镇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不限于可投资产)的比重为59.1%,而金融资产占比仅有20.4%远低于美国的70%,我国金融资产配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监管引导居民财富逐渐多元化配置,财富管理需求显著提升。目前资本市场正处于深化创新改革周期,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渐完善。 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加上改革所产生的红利所衍生出赚钱效应,将吸引居民加大对资本市场的配置,居民对财富管理需求也将显著提升。居民财富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专业机构投资者在技术支持、信息获取、专业性等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同时在监管部门“开正路,堵偏门”,整顿市场和打破“刚兑”的引导下,未来居民财富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将是专业机构投资者。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层次分明,金融科技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目前财富管理行业与美国较为相似,其中银行、券商、信托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凭借各自优势各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1)以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中心拥有扎实的客户与渠道基础; (2)以中信信托、建信信托为代表的信托公司则利用自身家族信托、养老信托等业务优势,深耕高净值客户,并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 (3)以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为代表的券商财富管理平台分别在个人客户和高净值客户储备方面与银行和信托存在较大差距。但券商凭借其全牌照业务布局,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在产品创设这一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4)以诺亚财富和恒天财富为代表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伴随持牌资管机构成熟及监管政策的完善,目前先发优势已经丧失,长期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以上四类财富管理中心均已布局金融科技相关业务,通过提升自身的财富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能力,从而实现渠道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抢占更多长尾客户。 业务统一监管渐成趋势,传统金融机构具有优势。银保监会明确“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回归金融业务本质,坚持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框架内进行。日前,监管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统一监管落地,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股东和股本管理规范、股权结构等要求,互联网巨头或将纳入统一监管,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优势明显。 投资策略:监管重申投资端建设,资本市场改革侧重点逐渐向投资端倾斜,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将会被重视。资本市场发展红利衍生出的赚钱效应将吸引居民加大对资本市场的配置,叠加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长尾客群的理财需求将大幅提升,目前我国财富管理集中度较低且前景广阔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伴随着金融监管部门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的态度逐渐明朗,未来针对于金融科技公司助贷、财富管理等业务的监管细则或将陆续落地有利于财富管理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近些年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监管已将金融科技投入作为分类评级考核指标,头部券商逐渐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抢先布局财富管理业务获得转型先机。建议关注金融科技投入较高的龙头券商如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以及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东方财富。 风险提示:二级市场波动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admin) |